首页 > 新闻资讯>体验式是什么意思

体验式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12-05 05:07:31 来源:凯发k8旗舰 阅读量:

  摘 要:体验式采访是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要强化使命意识,多深入一线,多亲历现场,用心用情去感悟,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有深度的作品,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传播好中国军队声音。

  按照新闻界普遍的观点,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投入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以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以及对新闻事件的认识。体验式采访是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要强化使命意识,多深入一线,多亲历现场,用心用情去感悟,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有深度的作品,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传播好中国军队声音。

  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进行体验式采访,既是其特殊职责使命所系,也是基层官兵所盼。只有与基层官兵心连心、同甘苦,才能写出官兵喜闻乐见的㊣作品。

  体验式采访是记者特殊的职责使命所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记者只有深入现场体验采访,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新闻作品。对于军事记者来说,好的军事新闻作品是在实践中✅磨砺出来的。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军事新闻无处不✅在,但要写出好的军事新闻作品,需要军事记者多深入基层一线去体验,到产生军事新闻的练兵场甚至是战场去发现、去感受、去挖掘,采写出更多与众不同的新闻;需要军事记者带着眼睛去观察,带着耳朵去倾听,带着嘴巴去询问,带着思考去求✅证,带着真诚去记录,带着责任去传✅播,让军事新闻更接地气。如前所述,这既是军事记者这一特殊职责使命所系,也是㊣基层官兵所盼。

  好的军事新㊣闻需要到现场寻找素材。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说过,“记者要有两条铁腿”,因为“如果只相信材料、报告,不迈开自己的双腿到最基层的地方,就不可能得到最真实的第一手素材。”抗战期间我军发起百团大战,著名战地摄影记者徐肖冰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前线,拍摄了大量经典的历史照片。在炮火中,徐肖冰记录过一位战士在向敌人碉堡冲锋时中弹牺牲的现实场面,战争的惨烈在战士流淌的鲜红血液中充分体现出来,那个真实的瞬间至今看来都令人激愤。这位战士为了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经典镜头,像催人冲锋的号角一样,极大地燃起军民奋起杀敌的勇气。这启示我们,体验式采访,记者扮演的正是“我做我写”的角色,脑海里㊣始终要有一线意识,心里始终要装着一线官兵,笔头始终要对准练兵场,在与官兵同甘苦、共患难中采写更多激励官兵践行强军实践、助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作品。“涉浅水者得鱼虾,潜深水者得蛟龙”,正是对体验式采访优点的最好总结。

  键对键仍然离不开面对面。全媒体时代,给体✅㊣验式采访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的无限可能。但一些新媒体一味追求“短频快”,甚至以聚合、转载为新闻内容生产的主要方式,舍不得或者认为不值得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生活,使得以深入现场调查和直接采写为基础的原创性报道就显得弥足珍贵。这警㊣示我们,记者只有发扬深入一线面对面采访的光荣传统,才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采写出优质作品。一些媒体对此做出了有益探索。2016年《人民日报》“科技视野”版开辟“我在科技一线篇体验式报道。其中《我在青藏高原找化石》一文里,记者跟随中科院古脊椎所的考察队员,踩着约两只脚宽的路上山,“双手扒着土层向前挪行”;在《我全程见证了地图生成》一文里,记者倾听测绘队员在荒天野地遭遇毒蛇和野兽的经历……这些艰苦甚至危险,唯有记者身临其境,才能感受,才能发现,才能自然而然地让笔下流淌真情,从而使这组体验式报道一刊登,便让读者眼前一亮,赢得了广泛认可。新闻传播中心近年来推出的“新春走军营”、《北京晚报》推出的“体验新闻”、《空军报》✅推出的“走基层体验360行”等,一篇篇有温度的稿件都是记者来自基层一线面对面的采访报道,既新鲜,又接地气,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这样的体验式采访,还促进采访水平进一步提高,给记者带来更多的收获。

  体验式报道,因为是自己亲自看到和听到的,素材鲜活,具有真实性、纪实性、现场感的特点,能让读者产生很强的情感认同和体验,能感染人,也让新闻作品更加接地气。

  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现场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曾有知名专家说过,新闻的真实性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如同开车要把着方向盘、当售货员不能忘记收钱㊣一样“没商量”。有采访,才能解答心中的㊣疑问;到现场,才能看到生动的画面;亲身体验,才能有真实的感受。有了所听、所感、所想,才能㊣写出好新闻。体验式采访因为是记者亲历,从新闻源头上讲,具有真实性、纪实性、现场感,避免了中间环节所㊣导致的信息衰减、走样或㊣变形。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越接近新闻现场,就越接近事实和真相。笔者在编辑《空军报》“空军边海防”专版时,曾对海岛官兵夏天常遇到的地滚雷难以理解。“什么是地滚雷呢?有什么危害?”直到有一年夏天笔者到某高山雷达站采访,在雷达㊣阵地上,遇到了在草地上滚着跑,好像是要追人似的✅雷,才真正了解认识了地滚雷,不仅知道了它的危害,更体会到了海岛官兵的不易。在完成报社采访任务的同时,写的散文《海岛上,那群兵》,在《报》“长征副刊”刊发后,有读者称对海岛官兵有了新的认✅识。这完全是体验式采访的额外收获。

  可以摸准基层官兵的脉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一名军事记者应该具有的良好作风。全媒体时代,官兵对信息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量的需求愈来愈大,不仅要求我们的新闻有时效性,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还要求提供的内容能“解渴”体验式采访范文。这就要求军事记者多往基层跑,多往一㊣线去,给官兵提供大量及时、真实、鲜活的作品。当前,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深入推进,无论是兵员结构,教育训练,还是后勤保障,部队管理,都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官兵的思想表现也呈现多元化,新的体制机制下,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对于军事记者来说,只有多深入基层,多到一线,通过实地察看和感同身受,才能真正摸准基层官兵的思想脉搏,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所需所盼,及时客观地反映㊣基层的声音,让领导机关真实了解基层动态,掌握官兵所思所想,进而为机关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可以使读者产生很浓的情感体验。对记者而言,新闻不仅是报道事实,还要让读者产生很强的情感认同和体验,通过鲜活真实的报道去感染人。只有到一线去实地采访后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才能真正触动人的心灵,引起情感共鸣。《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通讯《押猪四日》,是一位女记者写的,写了她参与押运供港澳活猪4天✅的经历与感想。文章的小标题是:“上路”“过‘关’”“找乐”“感悟”。可以想象,在漫长的✅铁路运输线上押运活猪,有多脏多累,要克服多少困难。然而,这位女记者做到了,并写成了新闻稿。这是一次典型的体验式采访。她采写的系列报道,不仅展示了押猪这个事情的全过程,也让读者㊣如临其境,有了很浓厚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好文章永远在现场。正如新闻学前辈蓝鸿文所说,在体✅验式采访中,记者的参与意识较浓,笔尖能带着感情写出自己的感受,而这正是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作为军事记者,住在连队应该是常事,经常深入边防海防艰苦连队应该是家常便饭,只有与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训练、同娱乐,才能真✅正㊣融入基层官兵,增强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要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不仅需要真实新鲜的素材,还需要优美的文笔,更需要很强的敬业精神。因为新闻是用双脚“跑”出来的。没有对新闻事㊣业的挚爱,没有敢于吃苦的奉献精神,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新闻是“跑”出来的。新闻是用笔写出来的,更是用双脚“跑”出来的。记者和通讯员脚力强健,视野就开阔,接触的人和事多,采访线索就多,就能从中遴选出好题材,写出好作✅品。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曾经说过,懒人是做不了记者的。1935年7月,26岁的范长江从成都出发,走川西,经陇东,越过祁连山,沿着河西走廊,绕过贺兰山,穿过内蒙古,历时10个月,行程4000余里,一路走,一路调研,一路采访,真正做到了“能奔走”。他在《大公报》上报道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政治影响和西北社会状况,集册出版的《中国的西北角》这一经典作品,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对那些不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就想写出好新闻的人,无异于缘木求魚、闭门造车,是不㊣可能✅的。而那些写出名篇的优秀记者,首先是一个敢“跑”体验式是什么意思、会“跑”新闻的人。只有多“跑”,多与㊣各方联系,多走多看多问,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成为采访的行家里手。对于军事记者来说,采访报道的对象无论是什么职务、从事什么专✅业,都需要自己去“跑”,去问,去看,去用心体✅会。脚底板下出新闻,汗水永远是写作的墨汁。

  新闻是“苦”出来的。好的新闻作品都是新闻记者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结果。要想成为一名名记者,不仅要积极克服生活条件艰苦、采访环境恶劣的困难,还要发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抗美援朝期间,新华社派出50多名记者、编辑赴朝,组建了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及其分支机构。在朝鲜战场上,新华社每一位工作人员都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敌人扔下的炸弹常常在离编辑部只有几米远的地方爆炸。但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用笔和镜头记录下那段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真实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的重大胜利,反映了战争的进程和基本形势,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及其失败的原因。特别是新华社对上甘岭㊣战役的报道,使“上甘岭”一词成为英勇无畏、浴血报国的代名词。参加过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报道工作的新华社记者李翼振曾回忆说:“我们的记者下部队深入采✅访,与前线年轻战士✅吃住一起,不怕苦累,不顾生死,甚至前进到离敌阵不远的我军孤守前沿的哨兵岗位,亲切慰问最可爱的战士。”新时代,作为一名军事记者,要有到一线抓活鱼的实践精神,迈开双脚,多到训练一线走一走,多到基层连队看一看,多和基层官兵交朋友。

  新闻是“爱”出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首先要热爱。对于记者这个职业来说,要想当一名好记者,必须充满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只有怀着对新闻事业的满腔热忱,只有心入、情入,才能发出时代最强音。新闻工作者是一群富有激情的人。在如前所述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战地记者殷乔芳,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枪林弹雨之间,用纸笔和镜头做武器,记录战场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为全面细致地反映战争的线月,参加完电影培训班的殷乔芳同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其他同志一起组成战地摄影队,主动申请深入㊣战场进行战地报道。天寒地冻的朝鲜战场,对于殷乔芳所在的摄制组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天一冷,摄影机㊣的发条就转不动了,为了保证在关键时刻拍摄到关键画面,殷乔芳凭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把摄影机抱在✅怀里,用军大衣紧紧裹着,确保沉甸甸的摄影机总是热乎乎的。若干年后,在谈到作为战地记者在朝鲜的经历,他这样说,“随时装好胶片、上好发条,战士冲、我们也冲,真正㊣到㊣了战场上,战士只想战胜对方,我们只想尽可能多的获得第一手影像资料。”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激情和热爱。有了这样的激情和热爱,就一定能写出、拍出鲜活感人的作品影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理想决定方向,自信彰显青春,身在绿色军营,每天都有新㊣的感动,新的惊喜。只有时刻怀揣军事媒体人的初心与热爱,责任与担当,军事记者的脚步才能迈得更坚定、走得更长远。

上一篇:思维拓展训练
下一篇:体验式德育活动模式